中欧体育新闻 /zhongoutiyu
抢不到夜校的打工人快把迪卡侬们玩成大学社团了
上个月,国家卫健委宣布持续推进“体重管理年”3年行动,转眼间,各种有奖减脂挑战赛遍布大街小巷。
京东发起“减重得现金”活动,先在北京试点,于是北京的京东大药房最近人满为患,排长队只为上秤称重;各地商场、企业、社区也加入战局,又是送钱又是送电瓶车的。
以“运动界迪士尼”著称的迪卡侬,也在积极承办着“超级减肥王”。不过奖品不是钱,主要是一定面额的代金券或者直接送店里的商品,属于你甩赘肉它甩货。
“迪卡侬减重”这个词条在小红书上已经有超过7万条相关帖子。从2024年就在办“减重挑战赛”的迪卡侬,终于在群英荟萃的减肥商战元年,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商场、地产搞减肥挑战赛都是单兵作战,大厂京东也只在北京试点,而迪卡侬在全国各地门店击鼓传花。哪怕没这活动的地区,面对网友的热切询问,也得听劝一回。
虽说迪卡侬每个地区甚至每个店的规则不尽相同,但报名都不花钱,只需打开小程序注册个会员,有的门店要求50“燃值”(迪卡侬积分),这也不难赚,我玩了一个H5小游戏“燃值”就到600了。
至于奖励,有的是连续4个周末到店里打卡称重,每次体重下降超过0.5公斤,即可提供梯度奖励,最高在100元内迪卡侬产品中任选一件;
有的以2个月为一个阶段,每阶段减重大于等于1公斤算完成,拿下一个阶段送50元商品,连续两个阶段送99.9元商品,最高到连续完成五个阶段,送666元商品。
多发小红书额外发奖,此为三胜。只要你带话题打卡,发帖数或点赞数达到一定要求就有额外礼品。
这个名为“迪卡侬运动连”的小程序,首页是“圈子”,用来建立社交关系网,第二页是“活动”,方便规划运动时间表。
迪子可以是一箭三雕的少儿兴趣班,又让娃有事做,又让娃学到了点什么,还让娃强身健体。中欧体育注册体能、轮滑、篮球,迪子都开班,连跑酷也有所涉猎。
迪子可以是器材齐全、项目丰富且价格公道的运动俱乐部。从羽毛球、乒乓球等国动,到网球、匹克球等中产新贵,从徒步到游泳,从滑板到滑雪,都能在这儿练,省了自己找搭子订场地,要是新手还有领队教你。
短途游,除了吭哧吭哧搜索“打工人周末极限出行攻略”,也可以找迪子碰碰运气,没准儿就有到城郊或临近城市露营或骑行的行程,上海去舟山,北京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。
“不太好看、主打实用的运动品牌”,去年4月偶然跟朋友参加了一次免费京郊徒步之后,渐渐成了忠实社群用户,有感兴趣且时间合适的活动就会参加。
“省心省力还省钱”。就拿徒步来说,路线规划不用愁,安全性和专业度也比她参加过的其他社团更高。“领队会非常关注每个人的状况,确保没有人掉队或落单。”在Rainie的体验里,商业意味反而不是很强,不会强制要求穿戴品牌商品,不过因为集合地点在门店,她顺手就在店里买了装备。
户外社群现在差不多是看电影、逛街、剧本杀的平替,具备闲暇放松和交友约会功能。有情侣周末一起徒步就当约会,她还遇见有男生走着走着开始大谈自己的运动知识,“有点那种开屏的感觉”。
几次社群活动下来,Rainie也交到了一些朋友,几个人另外建了一个小群。
想把运动和学习做成生意,首先要过的是“人性”这一关,毕竟好逸恶劳是一种本能,微劳而获是*渴望。多邻国的解法是把学习变成游戏、把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变成似密友类主仆(不是)的依恋,运动品牌们也在通过“社群”拉高运动中“快乐”的占比。
那边昂跑专注跑步。晨跑、夜跑、每周例跑,长跑、短跑、围着城市经典建筑跑,跑出风采、跑出疗愈、跑出都市中的松弛感。
还联动沿街商家,跑到花店那儿能收到鲜花,跑到“南翔馒头殿”能收到联名定胜糕,整得跟马里奥似的一路都在收集金币。“我真的就是去玩了一趟,享受了一下9公里的跑步,跑下来挺轻松。”小雪说。
还有的品牌剑走偏锋,要的是一种曲高和寡的风味,社群追求硬核户外。比如要把公司捐给地球本球的Patagonia,冬天组团攀冰,夏天搭伙飞钓,偶尔城中骑行,一骑一个下午。
*的吸引力在于理念和故事,不太营销、主张环保,给人一种简单纯粹的观感。这种高端小众的定位让其社群活动也“比较硬核”,“因为知道粉丝、用户有很多人就是特别硬核的”。
可大众可小众,可放松可拉练,可社交可出片,运动品牌门店已经宛如一个个党群服务中心。
正如Rainie所说,对很多人而言,借由运动品牌建立的社群,以及在这些社群获得的体验,已经和逛街、看电影差不多。
周末想活动活动筋骨,翻翻小程序有没有合适的项目;找到了合适的项目,分享给上次刚认识的朋友,问这次要不要一起去;去了不仅能锻炼,中欧体育注册还经常能拿到奖牌之类的纪念品,托Keep奖牌营销的福,现在奖牌的设计感和系列性也是越来越卷了,召唤着你多参加、多集邮。
全天下的运动品牌如今好像都誓要把社群做大做强。想培养运动习惯的人有福了,现在买装备附送企业微信号和用户群,晨昏定省推送最新社群活动。
“私域里的客单价比普通会员高出3倍,甚至私域用户还会撬动他周边亲朋好友的连带购买”。遍布全国的私域社群一年内举办了上万场活动,吸引几十万人次参与。
从生理和心理层面,两路包抄向你示好:一边用门店里免费试用的器材和眼花缭乱的社群活动,给你创造新体验;一边拉来KOL、KOC、各种“大使”,借其人格魅力和业界口碑对你进行心灵的感召。
必须保留15%的面积作为用户体验区。一家店常常外面配备免费开放的篮球场、网球场,里面围出轮滑场、羽毛球体验区,地面专门做得抗压耐磨,方便顾客踢球、骑车、轮滑。
“迪区房”,如果小区附近有家迪卡侬,“恭喜,你的业余生活将非常丰富”。 运动器材是免费的、环境是室内还有空调的。
占地1万平的新概念门店,店里有10米高的一整面攀岩墙、高尔夫模拟场、棒球笼、一条跑道和整片草坪,等闲体育场都没这么设施齐备。
“把门店体验延伸到生活中”,2021年,迪卡侬开始布局私域。按照地区和运动兴趣,中欧体育注册分门别类建微信群、构建“圈子”,无论跑步、骑行,还是浆板、路冲,乃至亲子互动都有群。
据《南方周末》报道,迪卡侬每个门店“运动大使”(店员兼私域群群主)的企业微信里,都有一个资料库,方便他们根据当地运动潮流自行定制营销物料。比如在刚办完马拉松赛事的无锡组织长跑,在海南带领冲浪,在沈阳推广钓鱼,在哈尔滨上山滑雪。
“运动大使”在社群中起着重要作用,做得好的话能形成很强的号召力。Rainie就有一个比较信任的大使,“一般想参加活动我都会挑那个领队的去”。成为哪项运动的大使通常也由店员自身的运动爱好和经验决定。
建设强体验性的门店,选拔有号召力的社群领头羊,又借助这些意见*将门店体验延伸至社群,类似模式昂跑做起来同样娴熟。
“直营店”被认为是昂跑在中国市场的关键武器。店内往往有很多可以互动和体验的环节,店员也被鼓励不以“销售”为*导向,喜欢跟你唠点文化和爱好。
近七成空间用于举办活动、体验和休息,前厅甚至不摆货架,而是设置三层大台阶和多媒体区,方便社群集结或跑者休息充电。
昂跑联席CEO、CFO马丁·霍夫曼向媒体表示,昂跑三年前在中国开设的店铺集中在100平方米左右,现在扩展到200甚至300平方米,今年4月在成都开设的中国首家旗舰店则超过500平方米。
昂跑社群中,同样不缺少有号召力的意见*。邀请跑圈KOL参加直营店举办的跑步活动,和悦跑圈、Keep等运动平台合作扩大在跑者中的认知度和认可度,都是基本操作了。
lululemon作为搞社群的一代宗师,从2000年开出*家门店起,这事儿已经做了二十多年。
把门店做成瑜伽爱好者的社交场和教室,靠温哥华有钱又有闲、爱运动也爱时尚的“super girls”们口口相传,获取精准客流。
先把当地最红的20位瑜伽老师搜罗起来,提供免费服装邀请他们教学,还在店里挂上海报帮他们拓展客源。店员也不叫店员了,叫“教育家”(educator)。
通过社群营造认同感和归属感——穿上这个品牌的东西,即是拥有了某种身份象征,加入这个品牌的社群,即是进入了一个舒适的圈子。
开始学会通过不同调性的品牌,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,又通过喜欢的运动,进入某个圈层,接近“理想中的自己”。
好比马拉松变成“中产生活方式符号”,是自律与精神追求的象征;羽毛球被认为是体制内职员的必备技能;没扔过飞盘的不够潮流,还在扔飞盘的也不够潮流。
日渐松散疏离的人际关系、对群体认同难以磨灭的本能渴望,这当代生活中的一组张力,让运动品牌找到了可乘之机。
从很多年前开始,工作的“单位”和居住的“院里”就都是承接团体活动需求的中介。氢商业美编胖兔说自己是在*家单位学会了打乒乓球,领导亲授的那种;而如果去奥森跑圈,很可能会听到前后左右都是附近工作的字节员工在拉通对齐。
让你在锻炼中获得奖品、交上朋友、建立圈子,这就是运动品牌把逆人性的劳累变得顺人性的方法。
2. 南方周末,《迪卡侬成功背后:一个私域社群就是一家运动俱乐部》,2024.01
3. 数英DIGITALING,《迪卡侬,一个我们爱逛的大众品牌》,2023.09
4. 界面新闻,《On昂跑为什么要在黄浦江边开一家社群店?》,2024.11
5. 品牌猿,《折叠人群—lululemon(露露柠檬)「新社群」破局之道》,2021.11